近年来,北海市海城区西街街道创新“三所联动”调解工作模式,即整合街道司法所、辖区派出所、律师事务所等资源,建立健全矛盾共解机制、信息共通机制、纠纷共商机制,走出了一条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。2023年以来,该街道获评广西百佳乡镇(街道)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北海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街道等称号。
聚焦“纵横向”联动,深化各族交融“大团结”
西街街道以街道“红石榴人民调解室”为枢纽,建立“警民联调工作室”、社区“调解联络点”,广西华胜(北海)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人才,构建“石榴籽调解体系”。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“干部进网格”“人大代表进站”等活动,依托“家门口”的信访和解纷服务体系,深化网格与警务服务,刚柔并济推进“三所联动”解纷资源沉到各族群众“家门口”,为各族群众答疑、释法、解纷。“三所”通过各用其强、以补其短,将矛盾纠纷化解效力最大化,实现了“1+1+1>3”的化学反应,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、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。
聚焦“法理情”相融,共绘民族团结“同心圆”
近日,辖区4名群众向西街街道反映被某企业拖欠工资1.4万余元,请求予以援助。接到求助后,西街街道立即启动“三所联动”机制,及时了解具体情况,向企业负责人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,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,经过细致、耐心的调解,该案件得到圆满解决。“三所联动”整合各方资源,用好“情+理+法”组合拳,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,提高各族群众的“安全指数”“幸福指数”,将矛盾纠纷即时即地解决。
西街街道把统战、人大代表、综合执法、民政、住建等部门充分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,与“三所”共同构建“3+N”调解体系,极大提升了疑难矛盾纠纷的解纷效率。通过采取召开“三所联动”矛盾纠纷调解会、特邀人大代表、群众代表参与,用情用法为各族群众纾难解忧。
聚焦“多元化”议事,奏响民族团结“和谐曲”
西街街道坚持从各族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民生实事入手,组织“三所”通过遍访网格、召开“清风圆桌会”“居民夜谈会”等形式,依托“连心亭”“睦邻亭”、党群议事亭等阵地,选聘各族群众担任“石榴籽”调解员,并联合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军人、老教师、老乡贤“五老”组成“红石榴”志愿服务队,共同参与矛盾化解,利用壮话、回话、白话等本地方言语言融合拉近群众距离,把议事权交给群众,广泛听取各族群众意见建议,以乡语乡音调解让老百姓听透心里话、解好烦心事,2023年以来,该街道使用民族语言化解矛盾纠纷占案件总数20%。
在“三所联动”调解机制的作用发挥下,各族群众协商议事,统筹解决了小区路面破损、杂物乱堆乱放、飞线充电、楼顶漏水、下水道堵塞、安防缺失、停车难等问题,真正做到把各族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清单”。
2023年以来,西街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收到95件,联动指挥平台收件4275件,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%以上。(刘秋萍、马媛)
供稿:海城区信访联席办
编辑:林炳全
审核:何锡军